今天是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

欢迎扫一扫关注

潍坊律协公众号

当前位置: 首页> 业务交流
构建律师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的几点意见-刘京林、刘清娟
发布时间:2018-09-06 16:26    |    1051次浏览

 

潍坊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服务全面依法治国

 

构建律师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的几点意见

 

 

单位:山东贝特律师事务所

作者:刘京林  刘清娟

联系方式:13561435765  13562623323

执业证号:13707200610370622 

13707200911769294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 

构建律师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的几点意见

 

内容摘要:

律师服务社区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,也是社区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本文结合两年来的社区法律服务实践,着重阐述了建立社区法律服务体系的基本方式方法,以供参考。

关键词:社区  法律服务  体系  联动

 

随着习近平总书记“依法治国”理念的提出与推广,我国的法治建设在各个层面不断取得进步,无论是从根本大法宪法的修改,还是在国家监察、司法审判、司法服务体制的改革进程中,都对律师在积极参与国家法制建设、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的、更高的要求。律师将从政治层面上重新纳入国家管理的轨道,并在从上到下的各个环节参与到立法、执法、司法和日常法律服务的活动中来。

而伴随着我国、我省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,基层社区作为改革的一个窗口,在整合资源、加强效能、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社区服务关系到基层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,基层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广泛,这就为上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。按照省委要求,自2016年起,我市开展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定点服务社区的活动,由市政法委牵头,市司法局统一组织安排,法律服务人员与基层社区进行双向选择,确定人员名额后,统一组织签订社区法律服务合同。作为一名律师,很荣幸地作为社区法律服务人员中的一员,参加到这一活动中来,并在服务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,总结经验,不断深入了解、调查社区居民的法律需求和诉求,调整自己的服务方法,力争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服务体系。

一  社区法律服务的政治意义

 

律师进社区,为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提供日常法律服务,充分体现了我们的领导者高瞻远瞩,将“依法治国”与“为人民服务”结合起来,将党的方针、政策化为法律,并通过一批法律专业人才,将上层的服务方针、国家意志传达到基层群众,同时,利用律师在司法实践中的经验,解释法律,宣传法律,化解矛盾,调解纠纷,引导社区居民学会利用法律,信任法律,正本清源,抵制违法,使公平、正义之阳光在基层播洒,使无理取闹、奸邪风气、强蛮耍横、自私自利之行为无处遁形,使善良风俗、优秀文化得以发扬,使百姓与政府之间坦诚相待,使依法行政、保护群众合法财产利益不只是一句空话。因此,律师进社区,并不只是像社会律师代理案件、解答咨询那么简单,其背后有深层的政治意义,也体现了国家对律师这一特殊法律阶层的管理、指导和关爱。

二  如何构建律师社区法律服务体系

 

社区法律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,基层社区基于其工作内容和服务特点,与党委政府、公安治安、消防、违法犯罪人员矫正、民政救助、户口管理、以及集体财产管理与使用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与流转、征地拆迁与补偿、文化娱乐生活、居民关系调和等等,都会发生交集。与社区打交道的人员既有社区居民,也有国家工作人员,既有管理关系,也有平等关系,既有财产争议,也有劳动纠纷。因此,社区法律服务,其实是一个大的体系,包含行政法层面上的政府行政命令、治安管理与处罚、征收征用补偿程序,也有下对上的信访、上访、举报监督,同时更多的是民法层面上平等主体居民之间的日常生产生活关系、相邻纠纷、婚姻继承等,这种种方面的东西,涉及到我国法律的各个层面,各相关执法、司法部门也有义务为社区提供其专业的法律服务。律师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,应该就其服务领域、服务方式方法进行精确定位,以做到与其他法律服务部门既相互配合,又相互补充,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。

 

律师进行社区法律服务要明确这么几点共识:

一、 找准律师在社区中的定位。

律师服务社区,必须要明确上承党委政府。社区作为整合原村民委员会、居民委员会的政治职能的一级机构,其日常工作很多都是传达、执行当地党委、政府的党务、政务文件、思想和工作安排,律师在社区中的工作,不是管理,只是服务,因此,无权对党政意志品头论足,也不宜向社区居民解释和评价。因此,律师要明白,在对上级这一层面上,服务即服从。要积极配合行政工作。

二、在法律框架内合法服务于社区要求和社区居民法律需求。

社区在上承党委政府职能之外,还要服务于广大社区群众,同时也负有对公共资产的管理和保护义务。律师在这一层面上,要积极向社区工作人员宣传法律,引导其合法、合规地进行管理与服务工作。

对于社区居民与社区之间发生的管理性意见与纠纷,原则上以进行合法性分析的方式,引导社区工作人员作出合法、合理解释,并可参与调解、说明。对于不当言行,可以作出善意批评。

对于社区居民民事意义上的纠纷、矛盾,可在社区书记、社区委员主持下,积极进行调查、调解,进行法律解释、宣传,必要时可代理进行仲裁、诉讼活动。在代理结束后,应将相关资料报备社区,并写明法律意见。

三、确定明确、合理的法律服务方式。

在两年多的社区法律服务实践中,已经确定了定点值班、记录工作日志、按季汇报、书面总结和年终考核等服务方式。在服务方法上,采取定点值班与随叫随到相结合、当面解答与电话咨询相结合、调查取证与集体研究相结合、重大事件汇报与审批相结合的工作方法,灵活、主动地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。同时,按照市局要求,在社区办公区将服务律师的执业信息、联系方式、微信号等均予以公示,并将监督电话一并公示。服务的前提是信任,信任的前提是公开。律师在参加社区法律服务这一过程中,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合同代理关系和利益关系,而是利用自己的学识、修养,与社区居民成为朋友,成为伙伴,成为宣扬正义、维护公平的司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。

四、严格服务内容,建立服务档案。

律师进行社区法律服务的具体内容,已经有双方的服务合同中予以明确,大概包括法律宣传、法律咨询、信访调解、代理案件、社区矫正教育等等。这里重点要强调的是社区调解。在实践中,有大量的矛盾纠纷其实都不是什么根本冲突,只是些小利益或者不当利益的滥用。尤其是农村基层,主要的争执围绕着承包土地相邻权、宅基地、继承权、婚姻、抚养,还有一些用水、用电纠纷,如果都起诉到法院,不仅费时费力,还可能造成司法资源浪费,而且实际执行起来也起不到根除矛盾、化解干戈的目的。所以建议在面对这类问题时,律师不应该积极建议寻求司法途径,而应当发挥社区调解的主导职能,采取社区主持、律师参与的方式,进行调查、调解,多做说服、解释工作,尽量达成书面的调解意见,并作出见证。

当前一个问题是,社区法律服务毕竟是一个新的尝试,社区工作人员对此重视程度尚待提高,对于服务建档留存也未形成统一共识和要求。除了司法局配发的工作日志和汇报表格以外(这都是为了司法局管理与统计使用),更重要的是要在社区建立一套服务档案,将参加会议、主持调解、代理诉讼、集体研究的书面材料、视频照片等,专门收集整理成档案,并管理。

五、发挥律师社区法律服务联动机制,统筹安排全市法律服务。

俗话说,同行是冤家。作为法律工作者,律师同行之间虽不必相互轻视,但在日常法律服务竞争中也未必能够友好合作。但是作为全市统筹的社区法律服务,却可以在一个指导方针之下,通过建立法律服务群,将全市法律工作者集中起来,信息共享,在社区居民之间产生纠纷冲突时,社区律师可以相互交流,协助进行调解处理。必要时可向主管部门汇报,由上级组织协同调解。这不仅能够做到坦诚相待,公平处理,不耍小聪明,同时也防止了律师基于个人小利益,挑词架讼,激化矛盾。和谐不是一句空话,而是一种追求。各人都放下一点,退让一点,必能做到心情舒畅。我相信这一联合机制能够集合各律师的智慧,更好地展现律师的服务风采,并取得当事人的赞赏。

 

三  全心全意,砥砺前行

 

律师服务社区,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法治要求,是广大社区群众的愿望,是党政领导班子实践服务为民的正确方法,是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的社会责任与政治担当。当下的中国,改革正在艰难前行,各种利益冲突日益深化,迫切需要准确地分析、化解,而不能头脑发热、或者一味逃避。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我们去服务,不只是有热情,还要有理性,要把法律的理念宣传到普通百姓心中,要让百姓相信法律,正确使用法律武器,而不只是举家上访、缠讼滥讼。要让社区人员尊重律师,崇拜律师,而不只是觉得律师只是走过场,骗补助。要让冷冰冰的法律化成温暖人心的关怀,要让社区变成百姓有所求、有所应的家园,而不只是临时开会、做做样子的应付地。面对这些,我们法律服务人员责任重大。不做则已,做则必果。借用习书记的一句话,幸福是奋斗出来的。没有奋斗,不去奋斗,我们的社区法律服务也真的只是一出戏了。

谨写此文,与广大社区法律服务者共勉。

 

 

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字数:3308字)